春季到来,人很容易犯困,春困会降低驾驶人的反应和应变能力,加上春季万物复苏,土质路基解冻后,容易出现“翻浆”现象,给安全行车带来潜在的隐患。
(1)早睡早起,缓解春困 研究证明,与经常熬夜的人相比,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,精神健康程度较高。对驾驶人来说,如果次日要开车远行,当日晚上就应排除各种干扰,早睡早起,避免过多的夜生活,给次日出车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。
(2)车内环境,保持良好 开车时,尽量不要在车内抽烟,保持良好的行车环境。因为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,尼古丁初期对神经有兴奋作用,后期起抑制作用,使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;一氧化碳会降低红细胞的正常输氧能力,造成人体因缺氧产生困倦。行车时,还要注意少开暖空调。开空调容易造成车内氧气不足,导致脑缺氧而降低警觉程度。车内可放置含薄荷、百合花香味的香水,这有助于提神。
(3)晨练增多,小心碰撞 随着天气转暖,晨练的人增多,很多人习惯在道路边上快跑慢走,耍弄拳脚,进行锻炼,并且不注意交通安全,与早晨车速较快的车辆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,所以开车时一定要当心。
(4) 天气多变,险情较多 春季时晴时雨,天气多变。雨后路面上的尘土与油、水混杂在一起,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降低,紧急制动后会发生方向失控、侧翻等意外,而且雨后公路两边泥土松软,行车险情也较多,因此驾驶人在避让其他车辆时不要太靠路边。
(5)遇见翻浆,减速缓行 春季的土质路面常常有“翻浆”之处,而且路基的色泽变化不大,往往开到跟前才能辨别出来。如果是货车,仓促处理时很容易陷入泥坑,路面选择不当时还容易发生侧翻事故。因此,春季开车时应将视野稍稍放远,注意观察前方较远距离的车辆行驶动向,一旦发现前方车辆减速缓行或绕道通过,不管是否是“翻浆”路段,都要提前减速,做好防范准备。
(6)行车困倦,暂停休息 一般情况下,每行车3~4小时后应停车活动一下。如果出现困倦状态,不要再强打精神开车,也不要借助咖啡或浓茶提神。咖啡和浓茶只能带来一时的兴奋,不能使驾驶人清醒地观察路面和做出正确的反应。
(7)就餐进食,定时定量 驾驶人在春季就餐,除了要定时定量外,在行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、香蕉、莴笋、肥肉及含酒精的食物,这类食物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。此外,还可以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,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品也是防止春困的有效方法。比如胡萝卜、白菜、柑橘等食品,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,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,它能将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。
(8)防范风沙,采取措施春季风沙天气多,灰尘满天,飞沙走石,不但影响驾驶人的视觉,还直接影响行车安全。因此,在春季开车,驾驶人要早预测、早防范、早采取措施。
(9)预防感冒,关注天气 春季有时会出现“倒春寒”,驾驶人出门在外如果没有做好准备,往往会由于寒冷的突然袭击而患感冒,影响正常操作,危害安全行车。因此,驾驶人在出车时,特别是进行长途运输时,要关注天气预报,备好防寒物品,做好防寒准备。
(10) 集中思想,以防不测 春季鸟语花香,桃红柳绿,生机勃勃,景色宜人,正是人们祭祖扫墓、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,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激增,给安全行车增加了难度。因此,驾驶人在春季行车,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,集中思想,密切注视道路上行人的动向,以防不测。